二、[牙合]与颌位

1.【题目id: 181072以下哪项不是Spee曲线的特征

A. 下颌牙列的垂直咬合曲线B. 呈现向上的凹形曲线C. 贯穿下颌切牙嵴、尖牙尖端以及前磨牙和磨牙的颊尖D. 在切牙区域相对平坦E. 从尖牙开始向后逐步下降,在第二磨牙远中颊尖位置达到最低点

2.【题目id: 181073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Spee曲线在切牙段较平,自尖牙起向后逐渐降低,于第一磨牙近颊尖处为最低点 ,而后第二、三磨牙处又逐渐升高。B. Spee曲线是连接下颌切牙的切嵴、前磨牙的牙尖及磨牙的颊尖所形成的一条凹向上的曲线。C. 补偿曲线是连接下颌切牙的切嵴、前磨牙的牙尖及磨牙的颊尖所形成的一条凹向上的曲线。D. 上颌纵(牙合)曲线前段较平,后段从第一磨牙的远中颊尖起逐渐向上弯曲。E. 横牙合曲线上颌两侧磨牙在牙槽中位置略向舌侧倾斜,使颊尖的位置低于舌尖。

3.【题目id: 181074人类牙齿咬合关系的建立过程是从哪个阶段开始的?

A. 从恒切牙开始萌出直至第三磨牙萌出时才算完成B. 从乳牙开始萌出直至第二磨牙萌出时才算完成C. 从乳牙开始萌出直至第二乳磨牙萌出时才算完成D. 从恒牙开始萌出直至18岁时才算完成E. 从乳牙开始萌出直至18岁时才算完成

4.【题目id: 181075关于咬合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指的是在下颌不动时,上下颌骨之间的相对位置B. 指的是在下颌不动时,上下颌牙齿之间的接触情况C. 指的是在下颌不动时,上下颌牙弓的咬合面之间最广泛的接触D. 指的是在下颌活动时,上下颌骨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E. 指的是在下颌活动时,上下颌牙齿之间的接触现象

5.【题目id: 181076以下哪项不是导致乳牙提前脱落的原因?

A. 因为晚期蛀牙导致拔除B. 恒牙自然替换乳牙C. 恒牙位置异常萌出,导致乳牙根提前吸收并脱落D. 乳牙因为外伤而脱落E. 天生缺少牙齿

6.【题目id: 1810772岁半至4岁儿童的牙齿咬合特征是什么?

A. 牙齿排列宽松,前牙之间存在缝隙B. 牙齿的切边和咬合面没有明显的磨损C. 上下颌的第二颗乳磨牙的远中侧不对齐D. 上颌的第二颗乳磨牙落后于下颌的第二颗乳磨牙E. 所有选项都不正确

7.【题目id: 181078在儿童牙齿发育阶段,上颌中央的缝隙通常在哪颗牙齿萌出之后会闭合?

A. 上颌中切牙B. 上颌尖牙C. 下颌尖牙D. 上颌第一双尖牙E. 上颌第二双尖牙

8.【题目id: 181079在上下颌两侧后牙缺失的情况下,安排牙齿时应参照哪个位置作为标准?

A. 第一双尖牙B. 第二双尖牙C. 第一磨牙D. 第二磨牙E. 第三磨牙

9.【题目id: 181080恒牙咬合的决定性因素是

A. 第一恒久磨牙的相互位置B. 第二恒久磨牙的相互位置C. 确保第一恒久磨牙不受龋病影响D. 确保第二恒久磨牙不受龋病影响E. 对第一、二恒久磨牙进行及时的窝沟封闭处理

10.【题目id: 181081在正常的覆合关系中,下颌切牙的切端位于上颌前牙的哪个部位?

A. 对刃B. 切1/3以内C. 中1/3以内D. 颈1/3以内E. 超过颈1/3

11.【题目id: 181082在正常的覆盖关系中,上颌前牙的切缘与下颌前牙的唇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应该是多少?

A. 3mm以内B. 4mm左右C. 5mm左右D. 6mm左右E. 7mm以上

12.【题目id: 181083在正常的覆盖关系中,上前牙的切边与下前牙的切边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多少?

A. 0mmB. 2~4mmC. 3~5mmD. 5~7mmE. 超过7mm

13.【题目id: 181084牙位通常指的是什么?

A. 牙尖交错位B. 正中(牙合)位C. 正中关系位D. 下颌姿势位E. 后退接触位

14.【题目id: 181085上下牙弓(牙合)面接触最广,以下哪个位置不是牙尖相互交错的位置?

A. 正中(牙合)位B. 牙尖交错位C. 正中关系位D. 最广泛接触位E. 牙位

15.【题目id: 181086在咀嚼肌力量作用下闭合运动的最终颌位称为

A. 后退接触位B. 侧颌颌位C. 下颌姿势位D. 前伸(牙合)颌位E. 牙尖交错位

16.【题目id: 181087从后退接触位到牙尖交错位的距离是多少?

A. 0.5mmB. 1mmC. 2mmD. 3mmE. 1.5mm

17.【题目id: 181088铰链位通常被称作什么?

A. 牙尖交错位B. 正中(牙合)位C. 正中关系位D. 下颌姿势位E. 后退接触位

18.【题目id: 181089正中(牙合)位通常是指哪种情况?

A. 牙尖交错位B. 肌位C. 下颌休息位D. 下颌后退位E. 以上都不正确

19.【题目id: 181090有关正中关系的定义,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 下颌适居正中B. 髁状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C. 在适当的垂直距离下D. 它的最后位是下颌后退接触位E. 是一个功能性的下颌位

20.【题目id: 181091在测定垂直距离时应使用的颌位是

A. 牙尖交错位B. 正中(牙合)位C. 正中关系位D. 下颌姿势位E. 后退接触位

21.【题目id: 181092在以下哪个颌位中,下颌能够执行切割食物的功能?

A. 后退接触位B. 侧颌颌位C. 下颌姿势位D. 前伸(牙合)颌位E. 牙尖交错位

22.【题目id: 181093在双侧平衡咬合中,牙齿的接触情况如何?

A. 前、后牙都不接触B. 非工作侧的多个后牙接触C. 工作侧的多个后牙接触D. 工作侧和非工作侧都没有接触E. 工作侧和非工作侧都有接触

23.【题目id: 181094组牙功能(牙合)的咬合接触是指哪些牙齿之间的接触状态?

A. 前、后牙均无接触B. 非工作侧多个后牙接触C. 工作侧多个后牙接触D. 工作侧和非工作侧均无接触E. 工作侧和非工作侧均有接触

24.【题目id: 181095在乳牙早期丧失中,哪颗乳牙的缺失最容易导致相邻牙齿向远中方向移动?

A. 乳中切牙B. 乳侧切牙C. 乳尖牙D. 第一乳磨牙E. 第二乳磨牙

25.【题目id: 181096在乳牙早期丧失中,哪颗乳牙的缺失最容易导致相邻牙齿向近中方向移位?

A. 乳中切牙B. 乳侧切牙C. 乳尖牙D. 第一乳磨牙E. 第二乳磨牙

26.【题目id: 181097根据牙合的前后向动力平衡,若牙齿缺失,缺牙远侧的邻牙因近中支持缺失,在向前的推动力作用下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A. 向近中移动或倾斜B. 向远中移动或倾斜C. 向唇侧移动或倾斜D. 向舌侧移动或倾斜E. 以上均正确

27.【题目id: 181098在牙合形成过程中,推动牙弓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 唇颊肌B. 舌肌C. 咽肌D. 表情肌E. 舌骨上肌群

28.【题目id: 181099在建(牙合)的动力平衡中,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向后动力的来源?

A. 颊肌B. 舌肌C. 唇方肌D. 颧肌E. 颏肌

29.【题目id: 181100在牙齿缺失的情况下,缺牙远侧的邻牙因失去近中支持,受到向前的推动力影响,会向哪个方向移动?

A. 舌侧移动B. 远中移动C. 近中移动D. (唇)颊侧移动E. 以上都不对

30.【题目id: 181101在建(牙合)的动力平衡中,以下哪个不是推动下颌向前的动力来源?

A. 颊肌B. 舌肌C. 颞肌D. 咬肌E. 翼外肌

31.【题目id: 181102在乳牙(牙合)阶段的特征中,以下哪项不符合该阶段的特点?

A. 无明显倾斜B. 曲线不明显C. 平齐末端D. 牙列拥挤E. 深覆(牙合)

32.【题目id: 181103乳牙(牙合)完全形成的时间是何时?

A. 2岁B. 2岁半C. 3岁D. 3岁半E. 6岁

33.【题目id: 181104在2.5至4岁期间,乳牙颌的特征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 牙齿排列紧密且没有明显间隙B. 切缘及咬合面没有显著磨耗C. 乳牙位置相对正常D. 咬合较深,覆盖较小,咬合曲线不明显E. 随着下颌升支的发育,暂时性深覆咬合减小

34.【题目id: 181105以下哪项不符合4岁后乳牙(牙合)的特征?

A. 牙排列不紧密,前牙间隙逐渐形成B. 牙的切缘及(牙合)面产生显著磨耗C. 上、下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同一平面上D. 随下颌升支发育,暂时性深覆(牙合)减小E. 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稍前方

35.【题目id: 181106在乳牙(牙合)时期,完整的乳牙通常出现在什么年龄段?

A. 2.5至4岁左右B. 2.5至6岁左右C. 4~6岁期间D. 6~8岁期间E. 6~12岁期间

36.【题目id: 181107关于“齐平末端”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上、下颌第一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B. 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C. 上、下颌第一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D. 上、下颌第二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E. 上、下颌第三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

37.【题目id: 181108在替牙期中,以下哪项特征并不成立?

A. 左右中切牙之间有一间隙B. 侧切牙向远中倾斜C. 前牙拥挤D. 磨牙关系偏近中E. 暂时性的深覆(牙合)

38.【题目id: 181109在替牙阶段,哪种情况属于暂时性错(牙合)?

A. 额外牙导致上颌左右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B. 上下恒切牙萌出早期,可出现前牙反(牙合)C. 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近中倾斜D. 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建(牙合)初期,为完全远中关系E. 待侧切牙萌出,间隙逐渐消失

39.【题目id: 181110混合牙齿(牙合)出现的年龄范围是?

A. 胚胎至出生B. 出生至6岁C. 6岁至12岁D. 出生至12岁E. 胚胎至12岁

40.【题目id: 181111关于尖牙保护(牙合)的理论依据,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尖牙的位置和解剖结构能抵御较大咀嚼力B. 尖牙是恒牙中萌出最晚的牙C. 尖牙在恒牙中往往存留到最后D. 尖牙易在牙列中处于唇舌错位状态E. 尖牙是一个不重要的牙

41.【题目id: 181112关于尖牙保护(牙合)中尖牙的有利条件,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尖牙的舌面窝适合制导,能够使(牙合)力趋向轴向B. 尖牙的根部较长且粗大,提供强大的支持力C. 尖牙位于牙弓的前部,在咀嚼时形成第Ⅲ类杠杆,能够抵抗较大的咀嚼力D. 牙周韧带中的感受器丰富,对刺激反应敏感,能够及时调整E. 以上都是

42.【题目id: 181113关于组牙功能(牙合)的特点,以下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

A. 是以成组的牙齿行使功能B. 下颌前伸咬合时,上下前牙组切缘不接触后牙接触C. 做侧方咬合时,工作侧上下后牙均匀接触D. 可以分散(牙合)为,减轻个别牙的负担E. 做侧方咬合时,非工作侧上下后牙不接触

43.【题目id: 181114关于尖牙保护(牙合)的正确描述

A. 尖牙作为支撑,对其他牙齿起到保护作用B. 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之间协调C. 在侧方咬合运动中,工作侧仅有尖牙与非工作侧牙齿不接触D. 在前伸咬合运动时,上下颌前牙切缘相互接触,后牙不接触E. 以上均为正确

44.【题目id: 181115关于组牙功能(牙合)的描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是以成组的牙齿行使功能B. 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协调C. 下颌前伸咬合时,上下前牙组切缘接触后牙不接触D. 做侧方咬合时,工作侧上下后牙均匀接触,非工作侧上下后牙不接触E. 可以集中(牙合)力,增加个别牙的负担,使牙及牙周受到创伤

45.【题目id: 181116在正常面部结构关系中,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当下颌处于姿势位时,上颌切牙切缘位于上唇下缘下方约1mmB. 当下颌处于姿势位时,上颌切牙切缘位于上唇下缘下方约2mmC. 当下颌处于姿势位时,上颌切牙切缘位于上唇下缘下方约3mmD. 当下颌处于姿势位时,下颌侧切牙切缘位于上唇下缘下方约1mmE. 当下颌处于姿势位时,下颌侧切牙切缘位于上唇下缘下方约2mm

46.【题目id: 181117在正常面部结构关系中,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上颌切牙切缘位于上唇下缘下方约2mmB. 上颌切牙切缘位于上唇下缘下方约3mmC. 下颌前牙与下唇上缘平齐D. 下颌前牙位于下唇上缘下方约2mmE. 下颌前牙位于下唇上缘下方约3mm

47.【题目id: 181118关于Bonwill等边三角形的相关论述,三个角的位置是

A. 两侧髁状突的中心及眉间点B. 两侧髁状突的中心及下颌中切牙的近中接触点C. 两侧髁状突的中心及上颌中切牙的近中接触点D. 两侧颞下颌关节凹及上颌中切牙的近中接触点E. 两侧颞下颌关节凹及下颌中切牙的近中接触点

48.【题目id: 181119从一侧鼻翼中点到同侧耳屏中点的假想连线,该线与牙合平面平行,并与眶耳平面的交角约15°的是

A. 鼻翼耳屏线B. 鼻根耳屏线C. 眶耳平面D. 下颌下缘E. 以上都不正确

49.【题目id: 181120在牙列缺失的情况下,通常用来确定(牙合)平面,以便恢复牙列及咬合关系的参考线是

A. 鼻翼耳屏线B. 鼻根耳屏线C. 眶耳平面D. 下颌下缘E. 以上都不正确

50.【题目id: 181121在端坐且头部保持直立的状态下,哪个平面与水平面是平行的?

A. 眶耳平面B. 鼻翼耳屏线C. (牙合)平面D. Balkwill角E. Bonwill角

51.【题目id: 181122从髁突中心到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的连线与牙合平面之间的交角被称为

A. Bonwill角B. Balkwill角C. 鼻颏角D. 鼻唇角E. 鼻额角

52.【题目id: 181123“长正中”所指的滑动距离是指从哪个位置滑动到哪个位置?

A. 从牙尖交错位滑动到下颌后退接触位B. 从牙尖交错位向前滑动到下颌后退接触位C. 从下颌后退接触位滑动到牙尖交错位D. 从牙尖交错位直向前滑动到下颌后退接触位E. 从下颌后退接触位直向前滑动到牙尖交错位

53.【题目id: 181124长正中的距离通常是多少

A. 0.1~0.3mmB. 0.3~0.5mmC. 0.5~1.0mmD. 0.8~1.0mmE. 0.8~1.2mm

54.【题目id: 181125关于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关系的正确说法

A. 正常情况下,肌接触位与牙尖交错位是一致的B. 由下颌姿势位通过主动肌肉收缩上提下颌达到初始接触时,下颌位置为肌接触位C. 如果在闭合过程中遇到干扰,无法直接到达牙尖交错位,则为肌位与牙位不调D. 肌接触位即为肌位E. 以上说法均正确

55.【题目id: 181126在牙尖交错位与后退接触位之间,保持牙齿接触向后下退的情况,所占人群的比例大约为多少?

A. 0.5B. 0.6C. 0.7D. 0.8E. 0.9

56.【题目id: 181127在下颌姿势位通过主动肌肉收缩抬起下颌以达到初步的(牙合)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是

A. 息止颌位B. 正中(牙合)位C. 后退接触位D. 铰链位E. 肌接触位

57.【题目id: 181128下列选项中用于表示肌肉位置的描述的是

A. "RCP"B. "ICP"C. "COP"D. "MPP"E. "MCP"

58.【题目id: 181129下颌姿势位的重要性是什么?

A. 正常人在24小时内上下颌牙接触的时间仅十几分钟B. 升降下颌骨肌不收缩,可使咀嚼肌得到充分休息C. 形成一定的间隙,可使舌位于此间隙内D. 便于下颌处于正中关系E. 便于下颌由正中关系自如地运动到非正中关系

59.【题目id: 181130以下哪个是没有咬合接触的

A. 牙尖交错位B. 下颌姿势位C. 正中关系(牙合)D. 前伸位E. 下颌后退接触位

60.【题目id: 181131自由间隙的范围是多少?

A. 1~3mmB. 3~5mmC. 5~10mmD. 15~25mmE. 25~37mm

61.【题目id: 181132关于息止颌位的前提条件,以下哪项不符合要求?

A. 不咀嚼B. 不吞咽C. 不说话D. 下颌处于休息状态E. 上下颌牙弓处于闭合状态

62.【题目id: 181133在头部保持直立的状态下,当口腔处于不进行咀嚼、吞咽或说话时,下颌处于放松状态的位置被称为

A. 牙位B. 正中(牙合)位C. 后退接触位D. 牙尖交错位E. 下颌姿势位

63.【题目id: 181134在前伸(牙合)状态下,下颌从牙尖交错(牙合)位的运动形式是怎样的?

A. 依切导向前、上运动B. 依切导向前、下运动C. 依切导向后、下运动D. 依切导向后、上运动E. 以上均不正确

64.【题目id: 181135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牙列对刃(牙合)的特征是什么?

A. 当前牙切缘相对时,后牙无接触或轻接触B. 前牙接触,后牙也接触C. 前不接触,后牙接触D. 前牙不接触,后牙不接触E. 以上均不对

65.【题目id: 181136在前伸咬合过程中,最为关键且易于重复的咬合关系是

A. 牙尖交错(牙合)B. 反(牙合)C. 锁(牙合)D. 反锁(牙合)E. 对刃(牙合)

66.【题目id: 181137覆(牙合)的概念是什么?

A. 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前牙发生重叠关系B. 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间的水平距离C. 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间的垂直距离D. 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舌面间的水平距离E. 前伸运动时,下前牙切缘超过上前牙切缘的水平距离

67.【题目id: 181138第一恒磨牙的关系分为中性、近中或远中等关系。下列描述为远中关系的是哪一项?

A.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时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相对B.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二恒磨牙之间C.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时与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近中D.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二恒磨牙的近中颊沟E.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咬合时与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

68.【题目id: 181139在牙尖交错(牙合)状态下,下前牙位于上前牙的唇侧,或下颌后牙的颊尖位于上颌后牙的颊侧,这种情况被称为

A. 反覆盖B. 反(牙合)C. 锁(牙合)D. 反锁(牙合)E. 对刃(牙合)

69.【题目id: 181140关于牙尖交错位的特点,以下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 上下颌牙处于牙尖交错、最广泛、最紧密的接触关系B. 该位置是咀嚼肌肌力闭合道的开始点C. 双侧口颌肌群收缩对称、有力,作用协调D. 牙尖交错位可重复E. 牙尖交错位在人的一生中相对稳定,但也是逐渐变化的

70.【题目id: 181141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牙尖交错位?

A. 牙尖交错(牙合)异常B. 颞下颌关节异常C. 肌功能异常D. A+BE. A+B+C

71.【题目id: 181142由于下颌骨位置的变化,具有重复性且具有临床意义的颌位是

A. 最大前伸颌位B. 前伸(牙合)颌位C. 侧(牙合)颌位D. 对刃颌位E. 牙尖交错位

72.【题目id: 181143关于牙尖交错位的描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的位置B. 当牙尖交错(牙合)位于正中时也称为正中(牙合)位C. 上下牙的牙尖交错位是稳定的,不会改变D. 牙尖交错位也称为牙位E. 牙尖交错位可重复

73.【题目id: 181144以下哪一项可能影响牙尖交错位的形成?

A. 一侧咬肌痉挛B. 髁突发育异常C. 下颌骨骨折移位D. 髁突重度骨质吸收E. 以上均是

74.【题目id: 181145髁突的铰链运动起始于哪个颌位?

A. 牙尖交错位B. 下颌姿势位C. 后退接触位D. 肌位E. 以上都不是

75.【题目id: 181146下颌的生理性最终位置是哪个?

A. 牙位B. 下颌姿势位C. 后退接触位D. 牙尖交错位E. 正中(牙合)位

76.【题目id: 181147在牙尖交错位的基础上,下颌可以向后移动约1mm,这个新的下颌位置被称为

A. 牙位B. 下颌姿势位C. 牙尖交错位D. 正中(牙合)位E. 后退接触位

77.【题目id: 181148在铰链位时,下颌围绕哪个轴可以进行转动?

A. 5~8mmB. 8~15mmC. 10~18mmD. 10~25mmE. 18~25mm

78.【题目id: 181149下列选项中用来表示后退接触位的是

A. RCPB. ICPC. COPD. MPPE. MIP

79.【题目id: 181150上颌牙列从侧切牙开始逐渐向后弯曲,前牙段的突出程度较为明显,这种牙列的形态被称为

A. "尖圆形"B. "方圆形"C. "椭圆形"D. "混合型"E. "圆弧形"

80.【题目id: 181151牙弓长度的定义是什么?

A. 以左、右第一恒磨牙远中接触点间连线为底线,由中切牙近中接触点向底线作垂线为牙弓的总长度B. 以左、右第二恒磨牙远中接触点间连线为底线,由中切牙近中接触点向底线作垂线为牙弓的总长度C. 以左、右最后一颗牙远中最突点间连线为底线,由中切牙近中接触点向底线作垂线为牙弓的总长度D. 以左、右第一前磨牙远中接触点间连线为底线,由中切牙近中接触点向底线作垂线为牙弓的总长度E. 以左、右第三恒磨牙远中接触点间连线为底线,由中切牙近中接触点向底线作垂线为牙弓的总长度

81.【题目id: 181152在牙弓形态中,哪种形状最为常见?

A. 尖圆形B. 方圆形C. 椭圆形D. 混合型E. 正圆形

82.【题目id: 181153牙弓的宽度是指什么?

A. 左、右第一磨牙颊面间最宽的距离B. 左、右第二磨牙颊面间最宽的距离C. 左、右第三磨牙颊面间最宽的距离D. 左、右第一前磨牙颊面间最宽的距离E. 左、右第二前磨牙颊面间最宽的距离

83.【题目id: 181154在尖圆形的牙弓中,上颌牙列从哪颗牙齿开始向后弯曲?

A. 侧切牙B. 尖牙C. 前磨牙D. 第一磨牙E. 第二磨牙

84.【题目id: 181155在方圆形弓形牙列中,牙列从哪颗牙的远中开始向后弯曲?

A. 切牙的远中B. 尖牙的远中C. 前磨牙的远中D. 第一磨牙的远中E. 第二磨牙的远中

85.【题目id: 181156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的最低点位于何处?

A. 第二磨牙远颊尖处B. 第一前磨牙远颊尖处C. 第一磨牙近颊尖处D. 第二磨牙近颊尖处E. 第一磨牙远颊尖处

86.【题目id: 181157上颌的横向牙合曲线是由哪些牙尖的连接线构成的?

A. 左右两侧磨牙舌尖的连线B. 左右两侧双尖牙的颊尖、舌尖的连线C. 左右两侧磨牙颊尖、舌尖的连线D. 左右两侧磨牙颊尖的连线E. 左右两侧双尖牙舌尖的连线

87.【题目id: 181158在上颌的横向牙合曲线中,上颌两侧磨牙在牙槽中的位置是怎样的?

A. 均略向颊侧倾斜B. 左侧倾向舌侧,右侧倾向颊侧C. 左侧倾向颊侧,右侧倾向舌侧D. 均略向舌侧倾斜E. 以上都不对

88.【题目id: 181159上颌牙列的纵向(牙合)曲线的形状是什么?

A. 凸向上的曲线B. 凸向下的曲线C. 凹向上的曲线D. 凹向下的曲线E. 与(牙合)平面平行

89.【题目id: 181160以下哪种曲线被称为Spee曲线?

A. 上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B. 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C. 上颌牙列的横(牙合)曲线D. 下颌牙列的横(牙合)曲线E. 补偿曲线

90.【题目id: 181161关于下颌牙列纵向(牙合)曲线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凸向上的曲线B. 凸向下的曲线C. 凹向上的曲线D. 凹向下的曲线E. 与(牙合)平面平行

91.【题目id: 181162关于上颌牙列的Wilson曲线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凸向上的曲线B. 凸向下的曲线C. 凹向上的曲线D. 凹向下的曲线E. 与(牙合)平面平行

92.【题目id: 181163Wilson曲线的另一种称呼是什么?

A. 上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B. 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C. Spee曲线D. 横(牙合)曲线E. 补偿曲线

93.【题目id: 181164连接上颌两侧同名磨牙的颊尖与舌尖所形成的曲线呈现向下的弯曲形状,这条曲线被称为什么?

A. 上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B. 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C. 上颌牙列的横(牙合)曲线D. 下颌牙列的横(牙合)曲线E. 补偿曲线

94.【题目id: 181165关于横(牙合)曲线的描述,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A. 下颌可以形成凹向上的横(牙合)曲线B. 下颌横(牙合)曲线不很明显C. 上颌牙列横(牙合)曲线凸向下D. 上颌两侧磨牙舌尖的位置低于颊尖E. 横(牙合)曲线又称Wilson曲线

95.【题目id: 181166以下哪项不是牙齿之间紧密接触的意义?

A. 在咀嚼运动中互相支持B. 分散咀嚼压力C. 提高咀嚼效能D. 不利于牙的稳固E. 避免食物嵌塞

96.【题目id: 181167关于牙列生理意义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牙齿之间的紧密接触使其在咀嚼时相互支撑B. 牙体的倾斜方向有助于咀嚼力沿牙体长轴传导C. 牙体的倾斜有助于提高咀嚼能力并维护牙周健康D. 牙体的倾斜使上下牙列之间的接触更广泛且紧密,有利于咀嚼E. 牙体的倾斜有助于衬托唇颊,使口腔本部变小

97.【题目id: 181168关于上颌前牙在近远中方向的倾斜度,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上颌侧切牙倾斜角度>上颌中切牙倾斜角度>上颌尖牙倾斜角度"B. "上颌侧切牙倾斜角度>上颌尖牙倾斜角度>上颌中切牙倾斜角度"C. "上颌尖牙倾斜角度>上颌侧切牙倾斜角度>上颌中切牙倾斜角度"D. "上颌尖牙倾斜角度>上颌中切牙倾斜角度>上颌侧切牙倾斜角度"E. "上颌中切牙倾斜角度>上颌侧切牙倾斜角度>上颌尖牙倾斜角度"

98.【题目id: 181169关于上颌前牙在近远中方向的倾斜度,以下描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上颌中切牙的倾斜度较正或稍向近中B. 上颌侧切牙的近中倾斜角度大于中切牙和尖牙C. 上颌尖牙的倾斜角度稍大于中切牙D. 上颌尖牙略微向近中倾斜E. 上颌尖牙的倾斜角度大于侧切牙

99.【题目id: 181170关于牙齿在近远中方向的倾斜度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下颌中切牙的倾斜度较为正直B. 下颌侧切牙略微向近中倾斜C. 下颌尖牙的倾斜角度大于下颌中切牙D. 下颌尖牙的倾斜角度大于下颌侧切牙E. 以上说法均正确

100.【题目id: 181171关于牙体近远中向倾斜规律的描述,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A. 上下前磨牙与第一磨牙向近中倾斜的程度较小并依次增大B. 上下颌第二、第三磨牙向近中倾斜度依次加大C. 下颌中切牙较正,侧切牙稍向近中倾斜D. 下颌尖牙倾斜度较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大E. 上颌侧切牙向近中倾斜角度较中切牙和尖牙者大

101.【题目id: 181172一位60岁的男性患者因口腔内多颗牙齿缺失而寻求修复治疗。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在静止状态下,上下颌牙齿没有接触,此时下颌的位置是?

A. 下颌姿势位B. 肌位C. 牙尖交错位D. 下颌后退接触位E. 下颌前伸位

102.【题目id: 181173在乳牙初次萌出时,上唇系带通常位于两颗中切牙之间,随着颌骨的发育和牙根的生长,上唇系带会逐渐移动到正常位置。

A. 上唇系带位置过低B. 中切牙间间隙C. 暂时性远中(牙合)D. 暂时性前牙拥挤E. 暂时性深覆(牙合)

103.【题目id: 181174在左、右中切牙之间常常存在一个间隙,随着侧切牙的萌出,这个间隙会逐渐消失,中切牙的位置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A. 上唇系带位置过低B. 中切牙间间隙C. 暂时性远中(牙合)D. 暂时性前牙拥挤E. 暂时性深覆(牙合)

104.【题目id: 181175随着颌骨的生长和替牙过程,恒牙弓增大的过程中出现的调整空间是

A. 上唇系带位置过低B. 中切牙间间隙C. 暂时性远中(牙合)D. 暂时性前牙拥挤E. 暂时性深覆(牙合)

105.【题目id: 181176在乳磨牙脱落后,下颌第一恒磨牙相较于上颌第一恒磨牙向近中移动的距离更大的原因是什么?

A. 上唇系带位置过低B. 中切牙间间隙C. 暂时性远中(牙合)D. 暂时性前牙拥挤E. 暂时性深覆(牙合)

106.【题目id: 181177前牙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暂时性深覆(牙合)现象,随着恒牙的萌出和颌骨的发育

A. 上唇系带位置过低B. 中切牙间间隙C. 暂时性远中(牙合)D. 暂时性前牙拥挤E. 暂时性深覆(牙合)

107.【题目id: 181178关于对刃颌位的定义

A. 下颌相对于上颌位于ICP前方的下颌位置B. 下颌前伸至最大前伸位并保持咬合接触时的颌位,此时只有后牙接触,前牙不接触C. 若有妨碍前牙咬合的后牙接触则称为前伸(牙合)后牙(牙合)干扰D. 下颌向一侧运动,该侧(工作侧)上下牙外侧牙尖相接触,对侧牙(非工作侧)不接触E. 下颌向前运动到上、下颌前牙切缘相对时下颌的位置,它是前牙咬切食物时下颌的一个功能性位置

108.【题目id: 181179最大前伸颌位的定义是什么?

A. 下颌相对于上颌位于ICP前方的下颌位置B. 下颌前伸至最大前伸位并保持咬合接触时的颌位,此时只有后牙接触,前牙不接触C. 若有妨碍前牙咬合的后牙接触则称为前伸(牙合)后牙(牙合)干扰D. 下颌向一侧运动,该侧(工作侧)上下牙外侧牙尖相接触,对侧牙(非工作侧)不接触E. 下颌向前运动到上、下颌前牙切缘相对时下颌的位置,它是前牙咬切食物时下颌的一个功能性位置

109.【题目id: 181180前伸(牙合)干扰的定义是什么?

A. 下颌相对于上颌位于ICP前方的下颌位置B. 下颌前伸至最大前伸位并保持咬合接触时的颌位,此时只有后牙接触,前牙不接触C. 若有妨碍前牙咬合的后牙接触则称为前伸(牙合)后牙(牙合)干扰D. 下颌向一侧运动,该侧(工作侧)上下牙外侧牙尖相接触,对侧牙(非工作侧)不接触E. 下颌向前运动到上、下颌前牙切缘相对时下颌的位置,它是前牙咬切食物时下颌的一个功能性位置

110.【题目id: 181181在下颌保持一侧上下牙齿接触的情况下,向该侧移动时,所有下颌的位置被称为

A. 最大侧向颌位B. 侧(牙合)颌位C. 非工作侧(牙合)干扰D. 侧向平衡(牙合)E. 最大前伸颌位

111.【题目id: 181182在正常咬合情况下,工作侧应具备尖牙保护和组牙功能两种咬合接触类型。若非工作侧正常时没有咬合接触,但存在妨碍工作侧咬合的接触,这种情况被称为

A. 最大侧向颌位B. 侧(牙合)颌位C. 非工作侧(牙合)干扰D. 侧向平衡(牙合)E. 最大前伸颌位

112.【题目id: 181183在尖对尖位下,若下颌继续向外侧移动至其最大侧向运动的位置,这一位置被称为

A. 最大侧向颌位B. 侧(牙合)颌位C. 非工作侧(牙合)干扰D. 侧向平衡(牙合)E. 最大前伸颌位

113.【题目id: 181184在总义齿的咬合设计中,为了确保义齿的固位和稳定性,通常需要在工作侧和非工作侧都设置咬合接触,这种接触关系被称为

A. 最大侧向颌位B. 侧(牙合)颌位C. 非工作侧(牙合)干扰D. 侧向平衡(牙合)E. 最大前伸颌位

114.【题目id: 181185在检查咀嚼功能时,常用的基准颌位是哪个?

A. 最大侧向颌位B. 侧(牙合)颌位C. 非工作侧(牙合)干扰D. 侧向平衡(牙合)E. 最大前伸颌位

115.【题目id: 181186下颌侧向运动的极限位置是哪个?

A. 最大侧向颌位B. 侧(牙合)颌位C. 非工作侧(牙合)干扰D. 侧向平衡(牙合)E. 最大前伸颌位

116.【题目id: 181187中性牙合的定义是什么?

A.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B. 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上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C.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D. 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上颌第一恒磨牙颊沟E.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近中

117.【题目id: 181188近中错(牙合)的定义是什么?

A.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B. 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上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C.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D. 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上颌第一恒磨牙颊沟E.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近中

118.【题目id: 181189远中错(牙合)的定义是什么?

A.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B. 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上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C.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D. 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上颌第一恒磨牙颊沟E.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近中

119.【题目id: 181190以下哪项不会破坏牙合的动力平衡?

A. 功能异常B. 不良口腔习惯C. 唇裂D. 龋齿E. 腭裂

120.【题目id: 181191关于尖牙保护(牙合)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根长且粗大,支持力强是尖牙的有利条件B. 尖牙位于牙弓前部,在咀嚼时构成第Ⅲ类杠杆,能抵御较大的咀嚼力C. 是以成组的牙齿行使功能D. 以尖牙作支撑,对其他牙齿起到保护作用E. 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协调

121.【题目id: 181192鼻翼耳屏线与眶耳平面的交角大约是多少度?

A. B. 10°C. 15°D. 30°E. 45°

122.【题目id: 294459上颌牙列的纵向曲线在后部由第一磨牙的颊尖开始向上逐渐弯曲的这一部分称为什么?

A. Spee曲线B. 纵(牙合)曲线C. 横(牙合)曲线D. (牙合)平面E. 补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