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牙周炎的伴发病变

1.【题目id: 184036健康牙龈的正常龈沟深度是多少?

A. ≤0.5mmB. ≤1mmC. ≤2mmD. 2~3mmE. ≤3mm

2.【题目id: 184037龈沟深度超过多少应记录

A. 1mmB. 2mmC. 2.5mmD. 3mmE. 3.5mm

3.【题目id: 184038膜龈联合是指

A. 边缘龈与龈乳头的交界B. 边缘龈与附着龈的交界C. 附着龈与龈乳头的交界D. 附着龈与牙槽黏膜的交界E. 边缘龈与牙槽黏膜的交界

4.【题目id: 184039正确描述附着龈宽度的是

A. 龈缘到膜龈联合之间的距离B. 龈沟底到膜龈联合之间的距离C. 龈缘到龈沟底之间的距离D. 龈沟底到釉牙骨质界之间的距离E. 维持牙周健康所需的附着龈最小宽度为3mm

5.【题目id: 184040龈沟成为牙周疾病发源地的原因是什么?

A. 该区域的上皮细胞连接较为松散B. 该区域的上皮不具有角化层,属于非自洁区域C. 该区域的上皮部分角化,上皮层较薄D. 该区域的上皮下缺乏结缔组织的固有层E. 该区域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导致细菌聚集和增殖

6.【题目id: 184041龈沟的内侧表层是由什么类型的上皮组成的?

A. 非角化的多层扁平上皮B. 角化的多层扁平上皮C. 部分角化的多层上皮D. 多层柱状上皮E. 无棘突的多层上皮

7.【题目id: 184042正常结合上皮的组织学特点是什么?

A. 无角化,有上皮附着结构B. 无角化,缺乏上皮附着结构C. 完全角化,有上皯附着结构D. 部分角化,有上皮附着结构E. 部分角化,缺乏上皮附着结构

8.【题目id: 184043构成生物学宽度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A. 牙龈连接上皮的冠根方向延伸+牙槽骨嵴顶向冠方的结缔组织B. 牙龈连接上皮的冠根方向延伸+龈沟的深度C. 牙龈连接上皮的宽度加上龈沟深度+牙槽骨嵴顶向冠方的结缔组织D. 牙周探诊深度+牙槽骨嵴顶向冠方的结缔组织E. 牙周探诊深度减去龈沟深度

9.【题目id: 184044下列哪一类纤维不是牙龈纤维的组成部分?

A. 龈牙纤维B. 牙槽嵴纤维C. 牙骨膜纤维D. 环行纤维E. 越隔纤维

10.【题目id: 184045牙周膜的厚度在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牙是不同的,一般为

A. 0.01~0.38mmB. 0.15~0.38mmC. 0.05~0.38mmD. 0.10~0.38mmE. 0.20~0.38mm

11.【题目id: 184046牙周膜的宽度通常是多少?

A. 0.5~1mmB. 0.15~0.38mmC. 1.2~2mmD. 0.5~0.1mmE. 1~2mm

12.【题目id: 184047在X线图像中,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的正常距离不应超过多少毫米?

A. 1mmB. 2mmC. 3mmD. 4mmE. 5mm

13.【题目id: 184048在正常情况下,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标准距离是多少?

A. 1~2mm,不超过2.5mmB. 1~1.5mm,不超过2mmC. 1.5~2mm,不超过3mmD. 2~3mm,不超过3mmE. 0.5~2.5mm,不超过3mm

14.【题目id: 184049影响牙齿保持正常位置的因素有哪些?

A. 牙周组织的充分支持B. 咬合力与面部肌肉力量的平衡C. 牙列的连续性D. 牙齿形态和相邻关系的正常性E. 所有上述因素

15.【题目id: 184050牙周附着水平的定义是什么?

A. 龈缘到袋底的距离B. 釉牙骨质界到袋底的距离C. 龈缘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D. 釉牙骨质界到根分歧的距离E. 结合上皮到牙槽嵴顶的距离

16.【题目id: 184051关于生物学宽度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约为2mmB. 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约为2mm,其变化可以反映牙周健康状况C. 在牙周炎情况下,牙槽骨水平吸收会导致生物学宽度增大D. 牙周萎缩时,生物学宽度会变小E.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皮附着向根部迁移,生物学宽度会变小

17.【题目id: 184052在正常情况下,牙槽嵴顶与釉牙骨质界之间的距离在X线片上通常为

A. 1mmB. 1.5mmC. 2mmD. 2.5mmE. 3mm

18.【题目id: 294549牙周炎症最准确的评估指标是什么?

A. 菌斑指数B. 附着损失C. 探针引起的出血D. 牙龈肿胀E. 探测深度

19.【题目id: 294550在牙周组织检查中,哪项指标最能反映牙周组织损伤的程度?

A. 菌斑指数B. 牙周附着丧失C. 探诊时的出血情况D. 牙龈的红肿状况E. 探诊深度

20.【题目id: 294551反映口腔卫生状态的指标是什么?

A. 菌斑指数B. 附着损失C. 探针出血D. 牙龈肿胀E. 探针深度